登錄
注冊
林草網群 使用指南添加到桌面
當前位置:關注森林 > 學做先進報送平臺 > 先進個人事跡 > 正文 站內導航

八步沙,夢開啟的地方

媒體:原創  作者:于柱英
專業號:關注森林資訊 2022/7/8 11:41:43

八步沙,夢開啟的地方

作者:于柱英

 

1971年8月,我出生于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,家住甘肅古浪縣土門鎮——八步沙南緣。童年是隨著從春刮到冬的風沙一起長大的,我的治沙造林夢,也是從家鄉萌芽、長大,一日日生根發芽、催枝綻葉,并開花結果。從小到大,就想著當一名播綠人、植樹人,讓我的家鄉不再受風沙的侵害,讓老百姓在綠色中生活富足起來,安居樂業。

沙塵孕育了我的夢

記得在我剛剛懂事的時候,家鄉每每到了春天,便刮大風,整個村莊和田野風沙彌漫,黃沙往往會埋沒農田,農事也無法進行,一年的莊稼幾乎顆粒無收,父母常常愁眉不展。上小學時,風沙一起,雙眼迷得睜不開,臉上打得刺疼刺疼,上放學路上連滾帶爬,踉踉蹌蹌。猶記得,1992年春季的一天,家鄉刮起了特大沙塵暴,正值放學的12名小學生被大風刮進了水渠遇難了,深深地刺痛了我的心,那個黑色的日子至今難以忘懷。

沙漠邊緣的人家,生計第一。放學后常跟隨常年在沙漠腹地放羊的父親和堂哥摘沙棗、拔沙蔥、打沙米,或是開荒種糜子來填飽肚子,撿拾黃蒿枝干根當薪柴,砍伐花棒枝干建房用……可是一年又一年,沙子慢慢埋掉了田地,周邊群眾生活困難,有的被逼搬家到外地謀生……

從那時起,我萌生了要學林來改變家鄉的生存環境,讓父老鄉親不再飽受風沙危害。

心有所愿終成夢。1991年,高考后我首選了甘肅農業大學林學院林學專業,從此與林業結下了不解之緣。1995年大學畢業,懷揣夢想,我回到家鄉武威林業局下屬的林業技術服務中心工作,曾任技術員、工程師,高級工程師。從事林業科學研究,林木引種、馴化、選育、推廣,林業技術推廣等工作至今。

六老漢激勵了我的夢

八步沙系古浪縣土門鎮和大靖鎮之間的孤立沙丘,亦是當年無法繞過的風沙口。這兒風沙肆虐,寸草不生。種樹造林是件極為困難的事。

上世紀七、八十年代,人們連溫飽都十分困難,但六老漢卻自發結盟,義無反顧的走進了寸草不生的八步沙,開啟了漫漫的治沙種樹征程。三塊石頭一口鍋,卷著鋪蓋住沙窩。刷幾把面,喝幾口拌湯,啃兩嘴干糧,就是一日三餐。凍了,相互依偎在一起,或是燃一把干草取暖;干活乏累了,仰躺在沙丘上,抽幾口旱煙解乏……他們像八步沙那些弱小但堅韌的樹木一樣,與風沙抗爭,與命運較勁,和自然拼搏,頑強堅持了下來。終于,風沙口有了挺拔榆樹的身影,八步沙有了蔥蘢的景致!

六老漢,是長期致力于生態建設的躬行實踐者,植樹造林的積極倡導者,綠色信仰的堅定衛道士,我為家鄉有這樣的時代楷模而自豪與驕傲。

多難激宏志,丹心顯擔當。自幼飽嘗了沙塵的肆虐,渴望改變家鄉老百姓的生產生活環境。年齡漸長后,我多次勸說父親及家鄉父老鄉親賣掉羊只,放棄對沙漠的索取,跟隨八步沙六老漢的腳步,用“一步一叩首,一苗一瓢水”的土辦法栽樹治沙??蓭讏龃箫L刮過,活過來的樹苗連30%都不到,那時心在滴血,暗暗發誓一定要好好學習,用知識改變命運,改善家鄉的生存環境。

也許這就是我的初心,讓我義無反顧走在構筑綠色夢想的路上,做出了今生無悔的選擇。

林科所成就了我的夢

工作的第一站是距武威市北14余公里的原武威地區林科所,當時交通極為不便,上下班都騎自行車。“既來之,則安之;干一行,愛一行”。當時從事的是難繁樹木嫩枝扦插培育、林組織培養生產和研究等,這類工作責任心很強,溫濕度調控、藥木劑使用等方面都很嚴格,稍一馬虎,前功盡棄,一年甚至幾年的心血、汗水與功勞都會付之東流。同時技術含量相對高,努力了未必成功,單位同事都不愿做此事。無人敢啃的硬骨頭自己啃,白天一身汗,雨天一身泥,以所為家,勤勤懇懇,從沒叫苦,從沒喊累,不計報酬,不計得失,也從未向組織提出調換工作的要求。

做好一件事情并不難,難的是十幾年如一日的堅持把一件事情做好,這一干就是八年。忙碌于實驗室,奔波于田間地頭,每天下班最遲一個回家,把實驗室、育苗溫室仔細檢查一遍,直到沒有任何紕漏才放心回家,每天上班最早一個到實驗室,滅菌、消毒、調節溫濕度光照。

因為對林草事業的熱愛執著,多年來,年年超額完成單位目標工作任務,沒出任何差錯,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地為綠化大地播撒希望的種子。由于出色的工作表現,2003年元月,我被正式調入林業技術推廣站任副站長。

2002年至今,我作為國家和省、市科技特派員,秉持初心,牢記使命,以飽滿的工作熱情,昂揚的精神狀態,先后在涼州區長城鎮大灣村、新華鎮頭壩村、穿城村、松樹鎮南河村、民勤縣蘇武鎮王和村、大壩鎮城西村、泉山鎮和平村、古浪縣泗水鎮上四壩村、大靖鎮白家窩鋪村、民權鄉臺子村等地,建立紅棗、葡萄、梨、核桃等豐產栽培、低產果園改造、提質增效等經濟林示范點,引進、試驗、示范、推廣林木新品種、新技術、新材料,輻射實用先進技術。對經濟林栽培的每一道工序,對每一個農戶都一絲不茍,面對面、手把手的反復示范,耐心講解,直到農戶學會為止。

作為一名市屬單位中層領導深知,做好科技特派員工作必須要以項目為依托。我先后爭取并主持實施了中央財政林業科技推廣項目“武威沙漠邊緣區枸杞提質增效關鍵技術示范推廣”、“三區”科技人才資助、“古浪縣灌區優質梨提質增效關鍵技術推廣”“武威冷涼灌區設施葡萄簡約化栽培示范推廣”等十多個項目,累計到位并投入農戶資金160多萬元,為林業發展注入了活力,起到了撬動促進作用。每年采用送科技下鄉、開展科技咨詢、實地示范指導等靈活多樣的形式,開展林業科技服務。針對武威實際,編印發放了《日光溫室紅提葡萄延后栽培技術方案》《核桃早實豐產栽培技術》《武威沙漠邊緣區枸杞提質增效栽培技術規程》經濟林等技術手冊3萬余冊,實用技術等資料8萬多份,助力了武威林業產業的綠色健康發展??粗燎诘膭趧映晒?,由衷地感到了從事林業工作的光榮和自豪。因為對林草工作的熱愛,有著“干一行,愛一行”的執著,2014年被組織信任,分管武威國家樟子松楊樹良種基地。

28年來,我以堅強的毅力,執著的精神,巾幗不讓須眉,把治理荒漠化、改善生態環境和科技富民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,腳踏實地地為武威大地增添著點點綠色。

林業輝煌了我的夢

守初心,擔使命,不負林業人。

在分管武威國家樟子松楊樹良種基地期間,我始終以種質創新為使命,注重林木種苗技術引進、推廣及應用方面的研究。雖然從事林木良種生產和遺傳改良工作,對我來說,是個全新的課題,在本地又沒有成熟可借鑒的經驗,為了完成工作,我查閱資料、請教咨詢專家,從不了解到漸漸有了興趣,并喜歡上這個工作。通過多年不間斷的引進,收集保存了樟子松種源21個,優良家系36個,超級苗1.1萬株;楊樹雜交多倍體無性系756個;紅砂、白刺等超旱生種源、家系2300多個,通過引種測定和試驗研究,審定了樟子松、遼阜沙棘、遼東水蠟等甘肅省林木良種7個,共繁育樟子松、五葉地錦等良種苗木60多萬株,楊樹等良種穗條50多萬根,大大提高了林木良種使用率。為北京林業大學和甘肅農業大學科研研發和教學實習提供了平臺,連續幾年被上級和主管部門考核結果均為優秀。

搞科研要耐得住寂寞吃得了苦。林業科研成果周期長,見效慢就更是如此。為了攻破難繁良種組織培養的關鍵技術瓶頸,做了無數次的試驗,每天堅持在實驗室觀察、記錄,通過反復的摸索實踐,在民勤園棗離體快繁中,創新性地采用固液兩相培養方式,使初代培養萌芽率達92.5%,有效解決了民勤園棗組織培養中啟動培養萌芽率低、速度慢等技術難題。在葡萄組培上首次將青霉素應用于抑制芽孢桿菌的生長,并篩選出武威地區2個優良釀酒葡萄品種的最佳培養基配方,在葡萄組培領域有重大突破和創新。

堅持科技為民,注重科研的開發和應用。為了改變“年年栽樹不見樹”的狀況,我上高山,下林場,入苗圃,進農家,根據二十多年林業工作的積累沉淀,總結編制了《武威市國土綠化主要造林樹種指南》,指導解決部分區域未嚴格遵循“因地制宜、適地適樹”的營造林原則,按照古浪縣南部山區、中部綠洲、北部沙區三個不同區域,篩選推薦了水源涵養林、農田防護林、防風固沙林、城市綠化、通道綠化、鎮區綠化、農村村莊綠化、景區景點綠化、產業園區綠化等國土綠化的80個適宜樹種,其中喬木46種、灌木31種、藤本3種,并從生物學特性、生態學特性、適宜栽植區域等方面進行了介紹,分區域、分樹種闡述了造林技術要點。同時解決了武威國土綠化過程中造林樹種選擇不科學、造林方式不規范、配置不合理等問題,對促進武威國土綠化高質量發展、協調推進城鄉綠化、穩步增加林草資源、加快建設生態大市產生深遠影響。

面對當今科技知識日新月異的變化和國家生態文明建設、林果產業建設的步伐,深知只有不斷學習,掌握新的科學文化知識,理解黨的各項方針政策,才能更好地服務指導工作。為此持之以恒地學習黨的理論方針政策、林業專業知識和法律法規,不斷夯基礎,強素質來增強服務本領。先后自費到甘肅農業大學林學院深造,取得了農業推廣碩士學位;親耳聆聽專家、教授教誨;積極參加化學除草、工廠化育苗、林業化控技術、林業高新技術培訓等,工作中遇到不明白的問題及時向相關專家教授請教,或者通過網絡查找,決不不懂裝懂,馬虎了事。

28年是一個不短的時間,家里孩子上學不能接送輔導,年邁的雙親生病不能盡孝于床前。“自己家的事再大也是小事,單位的工作再小也是大事。”用過硬的業務忠實地履行工作職責,用熱情的態度執著地服務林業。平凡的工作崗位,用不平凡的要求去對待,不懈努力,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。

一份耕耘,一份收獲。我多次被單位評為先進,科技創新工作者,“隴原青年創新人才”,先后榮獲農業部及省市科技進步獎10多項,在國家級和省級刊物上公開發表科技論文20多篇,破格晉升為林業高級工程師。

很幸運,作為林業人,我上了國家建設生態文明、綠色發展的全新時代。幾十年前土也黃、天也黃的八步沙,如今變成林木蔥蘢、鳥語花香的景區。不僅僅是一片抵御風沙的林子,也是西北防治荒漠化的一個樣本,更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動實踐。

2019年8月,習近平總書記親臨八步沙林場視察生態建設,聽取武威市防沙治沙整體情況匯報和八步沙林場“六老漢”三代人治沙造林的感人事跡,指出“八步沙林場‘六老漢’的英雄事跡早已家喻戶曉,新時代需要更多像‘六老漢’這樣的當代愚公、時代楷模。要弘揚‘六老漢’困難面前不低頭、敢把沙漠變綠洲的奮斗精神,激勵人們投身生態文明建設,持續用力,久久為功,為建設美麗中國而奮斗。”全市上下牢記總書記囑托,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,深入踐行“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”理念,堅持走生態優先、綠色發展之路,大力弘揚新時代武威精神,加快建設生態大市,履行生態報國之責,打好生態建設組合拳,統籌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和修復,持續推進綠地倍增、防沙治沙,加快構筑生態安全屏障。

人的一生總是要有所追求,活著才有價值和意義。一生的追求只有兩個字:事業。為了林草事業,在第一線整整工作了28年,當辛苦選育的新品種受到廣大農民歡迎時,心里的那種無法言表的滿足,真是一種莫大的享受。

我自豪,我是一名光榮的林草人,不求轟轟烈烈,但求實實在在,立足武威林業工作,為實現“綠水青山”,我會繼續努力,不辱使命,砥礪前行。

閱讀 10168
省份 融媒體指數 融媒體系數
平均數 1


Loading...
我也說兩句
E-File帳號:用戶名: 密碼: [注冊]
評論:(內容不能超過500字,如果您不填寫用戶名和密碼只能以游客的身份發表評論。)

*評論內容將在30分鐘以后顯示!
版權聲明:
1.依據《服務條款》,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,版權歸發布者(即注冊用戶)所有;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,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,遵守相關法律法規,無商業獲利行為,無版權糾紛。
2.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,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,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。該項服務免費,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。
  名稱:阿酷(北京)科技發展有限公司
  聯系人:李女士,QQ468780427
  網絡地址:www.arkoo.com
3.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,完全遵守《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》。如有侵權行為,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,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。

 

欧洲一卡2卡3卡4卡免费观看_无码av专区丝袜专区_最近2018免费观看视频_在线天堂最新版WWW